恩师徐仲涛先生1995年去世,至今已经24年了,我是先生的关门弟子,追随先生十多年。只是恩师健在时,那时只是读书、学习,并没有什么成绩,等到我著作一本本出版时,先生已经去世,未能看到。
徐师是河北乐亭人,1942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北师大毕业后,转载河北、安徽、江苏等地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汉城华侨学校、中央大学实验中学、中央大学历史系、安徽采石中学、河北昌黎女师、天津二中、南京明德女中国文教师。新中国建立后,明德女中改名南京市五女中,出任教务主任。后进入江苏省教材编写组任语文组组长,教材改为全国统编,转入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担任中文科主任。江苏教育学院复建后,担任中文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兼任江苏省中学语文教研会会长。
我与徐师有缘,从小与徐师就是邻居。我们居住的地方朝天宫黄鹂巷10号,院子有两座楼房,前楼是民国建筑,后楼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的。前楼原系王姓保长的私宅,名为永庐。解放后,房产划为公有,对外出租。小洋楼分为东西两单元,房屋结构相同,上天花板下地板。徐师住西边,我家住东边,两房之间不通,但是两户窗子外面有一平台。我们两家遇到房门钥匙没带时,可以翻阅窗子,跨上平台,进入房间。以前时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这样时常串门子。
小时候我就喜欢读书,崇拜读书人,上小学前就拿着哥哥姐姐的课本认字。我上学时,徐师已在教材编写组,也有拿来几篇课文问我们的阅读感受的情况,大概是为编写教材征询读者意见吧。1976年我进入南京市第三十六中学读书,三十六中就是徐师曾经执教的明德女中、五女中前身,学校里若干老师都是他曾经的同事、学生。徐师到了教育学院之后,评上教授职称后,就搬迁到教育学院教授楼居住,我时常去徐师家请教。
1981年我高中毕业,投于徐师门下,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研习中国古代文化史。当时徐师在教院开始中国文化史课程,这是江苏高校中开设的第一个文化史课程,教材自编,油印。我插班,成为旁听生,听了2个学期。
在研习文化史之时,我开始研究明清小说、古代服饰史。1988年,齐鲁书社发行足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当时规定只有正教授才有资格购买,江苏教院只分到两个名额(徐师与吴文治教授)。徐师将他的那套《金瓶梅》给了我,使我有机会研读这部伟大的市井小说。经过研读,我发现了隐藏在《金瓶梅》字里行间的时代背景端倪,而服饰正好是破解之一秘密的钥匙。
我撰写的论文《从服饰看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经徐师推荐,刊发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不仅提出了时代背景为明代正德朝观点,成一家之言,更可贵的是从服饰学角度入手,拓展了《金瓶梅》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论文发表后,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不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报纸也进行了报道,还拿到了一个社科研究奖项。也由此开始了我以服饰研究明清小说,以文化探究服饰史的发端。
两年后,我又撰写了《论金瓶梅对明武宗影射》一文时,送徐师审阅,徐师觉得有新观点,又推荐给学报发表。1994年4月他专门写了推荐信:
我院1993年2月份的学报,刊载黄强同志所写的《从服饰看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一文,登出后《周末》《金箔报》以及北京人民大学学刊予以评介或复印,影响较大。现在作者在此基础上又写了篇《论金瓶梅对明武宗的影射》一文,事事有着落,对照较鲜明,虑前人之所为虑,发前人之所未发,亦大有可观。
今送上请于审定考虑是否可以刊发?
至感。
徐仲涛
4、25
此文刊发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再次被《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但是这篇论文刊发时,恩师已于1995年1月30日驾鹤西去。从此,我失去了引领我进入学术研究之门的引路人,一位慈祥的长辈。更可惜的是14年受业的我只是学习,钻研,当时还没有什么成绩。当我的研究成果一次次刊发;我撰写的著作出版之时,我尊敬的恩师却不能看到了。记得我的第一本著作出版的那一年的清明节,我祭拜了恩师,特意挑选了几篇论文复印件和一本著作焚烧。我不是有神论者,但是我希望恩师泉下有知,我没有辜负他的厚望。
14年的门下受业,恩师不仅教导我作文方法,也教育我做人。按照恩师的说法,要成为一个学者,先要学会做人,为人正直,才能为文正直;才能不为环境、处境左右,写出有思想,有观点的文章,人格即文风。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虽能有一时之名,却经不住时间考验。
在恩师的引导、指导下,我以文化史观点来考究明清小说,从服饰角度审视古代文化,以学习、解惑的态度,来探究古代服饰制度史中存在的疑点、难点,注入我的观察体会,看法观点。我不懂的,有疑问,别人也会与我同感。我理解了,又能以通俗的语言,浅易的说法将它表述说来,即是自己学习的体会,也可能对别人的学习有帮助。本着这样的态度与方法,30多年来撰写了《变化中的时尚风景》《金瓶梅中的饮食养生》《西门庆的帝王相》《民国内衣束放之争》《物欲与裸婚》《军戎铠甲考》等一系列服饰史文章。文章被《寻根》《新华文摘》《国文天地》《先锋国家历史》《北京晚报》等报刊刊发或转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并结集《衣仪百年》《中国服饰画史》《文人置业那些事》《金瓶梅风物志》等十多本书稿。《汉代的冠》一文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武汉大学刘良明教授说:“于服装中亦可见时席隆替,先生可谓善能察微以知著也!曩见先生刊于(转刊于)《新华文摘》论服饰文,知先生于此道研究已升堂入室,将来之成就当更倾动世人。”师友们的鼓励,对我也是极大的鞭策。
徐师夫妇伉俪情深,日常生活由师母照顾,各方面都比较稳妥,大约在1992年左右,师母忽患胰腺炎,二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对徐师影响甚大,身体状况渐渐下降。期间徐师多次出现脚趾骨裂,行走困难。1994年底徐师因病住院,我与其女婿轮流值班夜间照看。虽经治疗,徐师的状况并未好转,不幸于1995年1月30日去世。
我从2014年起出版第一本著作,这十多年间,基本上保持一年出版一本的频率,也请若干名师为我著作写序。本来我的专著出版,最希望是恩师赐序,我想他老人家看到弟子有成绩,一定非常高兴,但是没有这种机会了,这也是我感到遗憾的。
徐师年轻时授业于语言学家黎锦熙(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古文字学家唐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也擅长语言学研究,但是他的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著述不多。徐师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工作,曾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桃李满天下,原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木,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刘大均,原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琬,原南京书画院院长汪澄等皆出于其门下。
附录图片:
图1,20世纪40年代徐仲涛与学生合影
图2,20世纪40年代穿长衫的徐仲涛
图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徐仲涛合影
图4,20世纪70年代徐仲涛看书
【作者简介】黄强(1963-),字不息。江苏南京人。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商务印书馆太原分馆特约编辑。论文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文/图 黄强 编辑/史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