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普通类“3+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史俊超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295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转本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类“3+2”)(2021


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传统文化功底、开放视野、博雅素养以及较强的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行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教学与研究、新闻出版、编辑、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五年后能达到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2.具有较强的中国语言文学功底,对工作中涉及到的特定行业或专门领域有较为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有创新视野,善于思考,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3.具备较强的沟通和执行能力,能够胜任日常领导指派的任务,解决突发事件,管理部门工作,具有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在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提下,开辟新领域。

5.能够较好地规划个人发展,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能够拥有一定成功的体验,获得本单位或上级部门的积极认可。

二、毕业要求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本专业规定的75学分,方可毕业。

具体毕业要求包括: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观。

2.具有扎实的文、史、哲综合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的热情与习惯,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高水平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3.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初步具备从事汉语言文字、中国文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高水平的汉语阅读、写作和言语交际能力。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高的文学批评、鉴赏能力。

4.对于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具有主动的怀疑意识、批判能力和阐释能力,具备独立而有一定深度的思想。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保持身心健康的一般知识与能力,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H

L

M

L

M

毕业要求2

H

H

H

M

H

毕业要求3

L

H

H

H

L

毕业要求4

L

H

H

H

L

毕业要求5

L

L

L

H

M

说明:H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高支撑,M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中支撑,L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低支撑。


三、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四、标准学制

2

五、授予学位

符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公共必修平台

5

6.67%

80

博雅教育平台

3

4%

48

学科基础平台

本学科基础分平台

16

21.33%

256

跨学科基础分平台

3

4%

48

专业方向平台

必修

21

28%

336

选修

10

13.33%

160

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17

22.67%

96

合计

75

100%

1024



(二)各类课程占比情况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要求

实践类课程

实践(验)课程

0

22.67%

文科不低于20%

理科不低于25%

集中实践平台课程

17

学科专业课程

50

66.67%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8

10.66%


注:1. 实践(验)课程指集中实施的实践(验)教学活动(如上机、技能、实验课等),不包含授课环节中的实践活动;下同。

2.学科专业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平台课程。

3.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公共必修平台相关课程+博雅教育平台课程。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一)公共必修平台


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验)


1

2

3

4


思政课模块

形势与政策(142000001

1

16

16


C

*

*

*

*


工具性学科基础模块

大学英语(032000001

3

48

48


S

3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块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82000001

1

16

8

8

C


2




总计

5

80

72

8







注:1.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下同。

2.信息技术类上机课程1学分32学时,其他课程1学分16学时;信息技术类上机课程1学分32学时,其他课程1学分16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线下授课和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贯穿四学期开设。

3.各学期周学时分配不需计算总计;下同。



(二)博雅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验)


1

2

3

4


公共选修课

人文类

3

48

/

/

C

*

*

*

*

选修3学分

科学类

/

/

C

*

*

*

*

体艺类

/

/

C

*

*

*

*

石城讲坛系列讲座

哲学伦理与人道情怀

/

/

/

/

C

*

*

*

*

讲座需听取2

中外文化与世界视野

/

/

/

C

*

*

*

*

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

/

/

/

C

*

*

*

*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

/

/

C

*

*

*

*

政治法律与公民意识

/

/

/

C

*

*

*

*

社会人生与生存智慧

/

/

/

C

*

*

*

*

总计

3

48

/

/







注:1.公共选修课需选修至少2门(计3学分),石城讲坛系列讲座需听取2次。

2. *号表示该课程在某个学期开设,下同。


(三)学科基础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

1

2

3

4

本学科

现代汉语

022231001

4

64

56

8

S

4





中国古代文学

022231002

12

192

172

20

S

4

4

4



小计

16

256

228

28







跨学科

中国文化概论

022231003

3

48

42

6

C

3





小计

3

48

42

6







总计

19

304

270

34








注:实践(验)指集中实施的实践(验)教学活动(如上机、技能、实验课等),不包含授课环节中的实践活动;下同。


  1. 专业方向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

1

2

3

4

必修

语言学概论

022232001

4

64

56

8

S



4



古代汉语

022232002

4

64

56

8

S


4




文学概论

022232003

4

64

56

8

S



4



中国现当代文学

022232004

6

96

80

16

S


4

2



外国文学

022232005

3

48

42

6

S


3




小计

21

336

294

42







选修

汉字文化学

022232101

10

160

160

0

C



2


每门课程2学分,学生需选修其中5

古典诗词鉴赏

022232102


2



现代文学名家专题

022232103


2



现代汉语修辞专题

022232104

2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022232105

2




外国戏剧专题

022232106



2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

022232107



2


美学

022232108


2



文献学

022232109

2




叙事学专题

022232110

2




鲁迅研究

02232111



2


儿童文学专题

022232112


2



影视文学专题

022232113

2




江苏区域文学专题

022232114


2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022232115



2


小计

10

160

160

0







总计

31

496

454

42










(五)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周数(学时)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数分配

备注

1

2

3

4


素质与能力拓展

社会实践(02232401)

1

1

C

*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02232402

1

1

C

*

*

*

*


专业实践

专业见习、研习(02232403)

1

1

C



*



专业实习(02232404)

4

8

C




*


毕业设计(论文)(02232405)

4

16

C



*

*


专业技能指导与训练课程

演讲与口才(02232406

2

32

C

2





学科研究方法(02232407

2

32

C


2




文学评论与写作(02232408

2

32

C



2



总计

17

96







注:1.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    

力,例如:大学生创新实践课程、师范生××基本功训练课程等。

2.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门数由各学院根据专业需要制定。

3.集中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均需有课程代码。

4.各专业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设立劳动周。













八、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毕业

要求1

毕业

要求2

毕业

要求3

毕业

要求4

毕业

要求5

形势与政策

M

M




大学外语



M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M




社会实践

M



M

M

专业见习、研习

M

M


M

M

专业实习

M

M

H

H

H

毕业设计(论文)




H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M


公共选修课

M

M

M

M

M

石城讲坛系列讲座

M

M

M

M

M

现代汉语

M

M

H



中国古代文学

M

M

H



中国文化概论

M

M

H



语言学概论


M

H



古代汉语


M

H



文学概论

M

M

H



中国现当代文学

M

M

H



外国文学

M

M

H



汉字文化学

M

M

H



古典诗词鉴赏


M

H



现代文学名家专题


M

H



现代汉语修辞专题


M

H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M

H



外国戏剧专题

M

M

H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

M

M

H



美学

M

M

H


M

文献学


M

H



叙事学专题

M

M

H


M

鲁迅研究

M

M

H



儿童文学专题


M

H


L

影视文学专题


M

H


L

江苏区域文学专题


M

H


L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M

H



演讲与口才



H



学科研究方法



H



文学评论与写作

M


H

M


注:H代表课程及教学活动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课程及教学活动中支撑,L代表课程及教学活动低支撑 。(表格中HML填写情况仅供参考,各专业负责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