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汉语“羡余”现象的本质及其修辞功能

发布者:史俊超发布时间:2022-10-18浏览次数:10


202210141330分,校庆系列讲座暨木铎讲座第六十六讲“汉语‘羡余’现象的本质及其修辞功能”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权教授,文学院侯超老师担任讲座主持人。文学院众多同学参与其中,线上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老师以两组古今汉语为例,阐释了“羡余”现象的内涵概念。同时,吴老师通过介绍不同时期学者对“羡余”现象的研究结果,带同学们走进“羡余”现象的前世今生。而他举出的丰富的语言学事例,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羡余”演变发展过程的理解。


接着,吴老师以文坛故事、汉语成语为切入点,指出汉语“羡余”的本质是一种修辞现象,又名“配字”。在讲解“羡余”的修辞功能时,他强调,“配字”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满足协调韵律或调整音节的需要,从而达到视觉上匀称和听觉上和谐的效果。


随后,吴老师归纳了汉语中出现“羡余”现象的原因:汉族人“尚偶求双”的文化传统、“阴阳互补”的二元思维方式以及汉语汉字本身。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羡余”现象存在合理性的认同感。


讲座尾声,侯超老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简要总结,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汉语“羡余”修辞现象,探究“羡余”本质。本次讲座意义深远,不仅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羡余”现象的内在涵义,也学习到了更多修辞写作技巧。

                                         文/崔利英 祁雨露  图/学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