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国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携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交叉·融合·创新——学科建设研讨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国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本次国际会议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国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共同举办,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围绕“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视域下的中外儿童文学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这一议题,设置“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儿童文学与文化批评”和“中外儿童文学交流互鉴”三个分论坛进行研讨。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代表相聚金陵故城南京,共享学术盛宴。开幕式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姚苏平教授主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梅景辉教授、中外语言比较学会会长吴笛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董晓副会长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韩松刚副主任致开幕辞。
梅景辉副校长阐释了世界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期望儿童文学继续蓬勃发展的殷切愿景。吴笛教授则深刻洞悉了“交叉、融合、创新”三个主题词,强调儿童文学研究的关键在于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体现共同体意识,打破文明隔阂。董晓教授从院长和学者视角提出如何平衡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科评估间的关系。韩松刚研究员将儿童文学研究置于当今时代的跨界语境之下,关注儿童文学与家长和成人间的关系。
本次研讨会的特邀报告分别由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姜淑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舒伟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王秋生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潘志明教授、澳门理工大学李丽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谈风霞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周铭教授作为特邀报告评议人。
10位中外特邀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既有对儿童文学理论建构的深入探讨,亦有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深入阐释。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罗克珊·哈德教授重读儿童文学经典,探寻经典文学的当代意义。金莉教授聚焦《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儿童人物的塑造,辩证审视作者斯托夫人对奴隶制的批判,关注到斯托夫人的浪漫种族主义偏见。吴笛教从伦理教诲视角出发,围绕希腊神话中的弑父和杀婴主题,挖掘神话故事对当今法律和伦理问题的警示。罗克珊·哈德教授,探究了图画书《不是我的女孩》与《爱丽丝梦游奇境记》间的互文关系,深入分析了故事女孩主人公面临的身份建构、文化认同、去殖民化等问题。
南京大学董晓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林·提哈诺夫教授、盐城师范学院陈义海教授,借助比较文学研究视野,探究儿童文学本质及特征。董晓教授阐明苏联儿童文学的基本特质,即儿童文学创作要符合国家意识形态需求。提哈诺夫教授首先立足不同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维度阐释了不同文人思想家对世界文学的理解,进而以墨西哥和苏联儿童文学作为例证,阐明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间互通、互联、互为映衬的关系。陈义海教授立足世界文学的翻译传播之维,对美国著名插画家约翰尼·格鲁德作品及其译介进行了探讨。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丽莎·保罗教授和土耳其学者布尔库·切尔德尔挖掘了儿童文学与儿童读者间的关系。保罗教授分析了加拿大当代儿童文学的国际沟通主题,目光转向以图片描绘加拿大的图画书,阐明其内涵和意义。切尔德尔探索了儿童的文学阅读与文化理解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层面、立足不同语境,阐述了“阅读文化”的意义。美籍华裔学者郭伟对美国青少年儿童阅读书单进行了全景式展现,并对作品的主题、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探讨。李伟昉教授强调立足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将“远观”17世纪和18世纪社会、历史、商业、经济背景,与“近看”《鲁宾逊漂流记》中精要的人物和细节,阐明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的跨界、交叉、融合主题。
三场平行圆桌论坛分别由天津理工大学蒲海丰、云南师范大学杜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陈进武主持,东北大学杨林、苏州大学石晓菲、四川大学欧翔英、天津师范大学李丽丹、兰州大学李利芳和曲阜师范大学侯冬梅评议。40余位学者围绕“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儿童文学与文化批评”“中外儿童文学交流互鉴”,横跨多个区域和国别,涉及教育研究、心理研究、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从儿童文学经典重读到当代儿童文学新经典阐释,从经典儿童文学批评家到荣获国际大奖的绘本研究,从立足教学和心理学的儿童文学研究再到对生态、族裔问题在儿童文学中体现的探讨。
本次国际会议汇集了国内外多位儿童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的权威学者,精彩纷呈、创见迭出,是一场高产、优质的学术盛会。
文、图/刘江、陈进武 审核/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