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13:00,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导师制系列活动“第三届‘文心’学术活动月论文报告会”在博1-520顺利举行。文学院副院长赵敬鹏、邵天松,学工处副处长邵保刚出席本次活动,与会人员还有我院部分师生。活动由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莹主持。
刘莹介绍了学术活动月的背景。她从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阐释了学术活动月开展的积极意义。邵保刚肯定了文学院围绕学生,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优良传统。赵敬鹏代表文学院致辞,他表达了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并表示文学院将持续大力打造本科生导师制的品牌。
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议程,分别为主题报告、论文汇报与评议以及活动总结与颁奖。
主题报告:文学院七位老师的论文分享
首先分享的是冯保善老师。冯老师的论文题目是《“玩出来”的文化与“玩”的文化:李渔的另类文化建构》。冯保善老师总结了李渔“玩”的文化,即服务观众的戏剧理论、健康快乐的养生观和富有情调与质量的生活。他通过总结李渔“玩”的文化,得出,玩是人生根本需要之一,玩的要有文化有艺术,也要有艺术有文化的玩。
赵光亚老师分享了他的论文《性别与文化意义的双重误读——关于朱自清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他为在场师生介绍了朱自清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文章发表所产生的跨世纪影响,强调了文章性别的混淆会给读者带来较大的误解。
朱仙林老师分享的论文题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两种〈异物汇苑〉关系考实》。他在分享过程中,还通过结合自己在阅读《四库全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经历指导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如何敏感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的观点为在场同学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有效指导。
在马炜老师的论文《文学论争与新时期的文化政治——以〈乔厂长上任记〉的经典建构为例》中,她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即以大量数字及时间展现对现代化建设想象。马老师站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这部作品,让在场师生对《乔厂长上任记》有了多维度的认识。
苏扬剑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论文《罗振玉致王崇烈的一通信》。她不仅介绍了这封信的两位主人公——罗振玉与王崇烈,还为大家补充拓展了刘鹗的甲骨文研究,强调了他在金石研究上作出的突出贡献。
韦黄丹老师以台湾乡土小说中乡贤形象为切入点,为我们带来了三个不同时期内台湾社会变化。她为大家介绍了台湾独特的乡贤文化,并结合当时台湾社会转型的背景,具体阐释了乡贤具有饱满细腻的形象的原因。
最后,邵天松老师介绍了他的论文《黑水城出土元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语言性质》。他指出,黑水城对文学研究具有较大的价值,其出土的元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语言性质具有多元性,是我们研究元代语言乃至现代汉语的珍贵文献。
七位老师分享结束后,鲁普平和彭飞两位老师就自身感悟与大家作了交流讨论。
论文汇报与评议阶段:该阶段由学生分组上台进行论文汇报并由老师们打分点评。此阶段分成两个会场进行,第一会场在博1-520,主持人是梅华、鲁普平、彭飞老师;第二会场在博1-510,主持人赵光亚、马炜、韦黄丹老师。
第一会场纪要
庄天一同学以《水浒传》中的季节叙事切入,向我们展示了选题的缘由和大致的学术论点。苏扬剑老师在肯定她文本细读扎实功底的同时也指出了她对于节日和季节两个概念分类不清的问题。梅华老师则建议她深入挖掘季节相关的文本内容。
王佳妮同学首先介绍了自己的选题和前期准备,为大家展示了她做的课堂任务设计,然后介绍了在《江南春》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到的南京地方资源,以增添语文课堂活力。苏扬剑老师认为她的课堂任务设计制作精良,但还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全文的关联性不够紧密。
第二会场纪要
倪珊同学通过运用《人面桃花》中的镜像理论对秀米的一生进行了回溯,她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强烈分析了秀米的思想成长与异化,指出在《人面桃花》中,格非通过秀米的悲剧命运呈现出对人性和人的生命困境的哲学思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涵。
宗悦同学通过分析《一把青》“小说影视化”现状的局限,指出影视与小说应该有互文性共通,从而共同赋予一个故事超越单纯叙事的历史意义,让文字鲜活起来。马炜老师对宗悦同学的跨学科思维表示欣赏并与她进行了深入交流。
活动尾声,老师们评选出获奖同学并颁发奖品予以鼓励。
最后,刘莹老师作总结讲话,她希望同学们能借助导师制的平台,常怀进取之心,秉持学术精神,夯实学术功底,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图:薛凤佼、程静怡、孙若宁、郝玥
文:侯树然、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