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部学生参加2024年南京大学文学院夏令营活动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0

百年文脉,脉以相承博学志;活水融汇,汇通古今究学人。76日至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举办2024年南京大学文学院夏令营活动。聚广博哲思于一堂,以大家之言授新章。经选拔,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普本1班李鑫和21级秘书普本班韦艺苑参与此次夏令营活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子一起共享学术盛宴。

本次活动共开设五场讲座,为参与学员者带来一次学术盛宴,拓宽了青年学子的视野,增长了青年学子的见识,提升了青年学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讲座1  汉赋:以四大家创作为中心

76日上午,夏令营第一场讲座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活水轩开启。首场讲座由著名学者许结教授主讲,主题为“汉赋:以四大家创作为中心”。许结教授以汉赋四大家为中心,从职官制度、京都文明、礼乐思想三个方面谈汉大赋,以独特的视角为同学们讲解汉赋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其发展脉络。他着重以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为例,结合《子虚赋》、《上林赋》等经典传世作品,介绍了汉大赋独具的展现汉时期中国社会风貌宏大繁盛气象的特点。汉大赋是中国雅文学的里程碑,对后世诗、词创作也有着深远影响,汉大赋不仅在当时有独特的价值意义,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也有许多启发。

讲座2 “‘午夜’”传奇——法国当代文学中的先锋一派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玉清老师主讲第二场讲座——“‘午夜’传奇——法国当代文学中的先锋一派”。唐教授从极新颖的视角“午夜出版社”切入,串联起法国几代先锋作家,从贝克特到罗伯·格里耶、克洛德·西蒙再到艾什诺兹、玛丽·恩迪耶等等。唐教授解读这个出版社的传奇在于:一是一个地处文化气息浓厚、时尚潮流聚集、思想观念前卫的巴黎的出版社,却在今日仍然坚持家庭经营的作坊式的出版;二是在由热络姆·兰东经营后,这个毫不起眼的出版社以独到的文学眼光培育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以及多位龚古尔文学奖作家;三是兰东所说“我的职业几乎不是营造过去,而是寻找未来的大作家”,即培养未来的读者。唐老师的讲解新颖有趣,让同学们从“午夜出版社”出发,感受“写作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故事,而是一种叙事的冒险”,感受“新生事物的前提是存在不新的事物,即往事”,带领同学鉴别“伪先锋”,了解真正的文学先锋。

讲座3  鉴开方塘——敦煌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

第三场讲座主题为“鉴开方塘——敦煌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张福通副教授将大家从有着浓郁咖啡香气的巴黎带到了漫天黄沙的大漠——敦煌,张老师先从“什么是敦煌文献”“藏经洞文献的流散”“藏经洞文献都是文字写卷吗”“敦煌莫高窟艺术品”以及“藏经洞文献的书写时代”这五个问题出发,让同学们对敦煌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张老师又依次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献校勘五个角度来进一步阐释敦煌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最后,对于敦煌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他提出“相信后人的智慧”的展望。

讲座4  怎样做个好观众:一项剧场史的考察

舞台之上,人生百态轮番上演,每一幕都是对人性深刻洞察的展现;舞台之下,观众万千,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情感汇聚一堂,成为了这场艺术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四场讲座主题就是“怎样做个好观众:一项剧场史的考察”。在讲座的深入探索中,陈恬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例,为我们揭示了剧场史中观众角色从单一旁观者向积极参与者、乃至共同创造者的华丽蜕变。

她强调,在剧场的方寸之间,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个体,而是通过与演员的眼神交流、情感共鸣,以及与其他观众间微妙的互动,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图景。我们的每一次掌声、每一次笑声、甚至是静默中的沉思,都是对舞台故事的回应与再创造,使得每一次演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戏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们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力量,更在于它们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共鸣与创造力。在观赏戏剧时,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现场,与角色同悲共喜,体验着情感的起伏跌宕。在剧场的氛围里,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敏感而开放的心,去主动感受、深入理解,并勇于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与戏剧的魅力所在,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讲座5  谈新诗的音乐性

最后一场讲座是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李章斌教授带来的谈新诗的音乐性。李章斌教授以T.S.艾略特对听觉想象力这一概念的阐述为起点,深刻剖析了新诗自诞生起便面临的“节奏”挑战。他回溯了百年来,从胡适、郭沫若到闻一多等文学巨匠对新诗节奏探索的足迹,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对诗歌韵律的多元理解,并分享了近年来学术界对新诗节奏的创新尝试与多样内容,并特别强调了重复与差异、书面形式与语音传达、以及节奏进程与韵律之间这三组关系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随后,李教授精心挑选了郑愁予、昌耀、痖弦、多多等现代诗人的佳作,引领大家细致品味诗歌节奏与其内容、情感、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联系,并从这些诗作中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观察视角:对位法、沉默的艺术以及节奏“自为”。这些观察不仅揭示了新诗节奏的复杂性与艺术性,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李教授进一步指出,韵律的关键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格律”框架,而是更多地体现在通过重复、对称等结构手段构建的高“韵律密度”上。最后,李教授将话题引向了对“音乐的文学”的重塑与“诗律学”的重建,这不仅是对新诗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所有热爱诗歌、追求文学创新的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激发了大家对于诗歌创作与研究的无限遐想与探索热情。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南京大学文学院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师资力量,为青年学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助力大家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展翅高飞。为期两天的夏令营落下帷幕,但这份关于学术、关于梦想的记忆,却如同璀璨星辰般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南京大学文学院2024年夏令营感想——李鑫

在流金铄石的七月,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大学文学院2024年的夏令营,开启了为时两天的充实而难忘的学术之旅。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南京大学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感谢各位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服务。

文学院各位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多元,两天五场讲座涵盖了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老师们的授课风格或激情澎湃,或沉稳深邃,或幽默风趣,各具特色且十分精彩。其中,许结教授所讲授的《汉赋:以四大家创作为中心》这一讲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了全新的感悟与思考。讲座中,许老师以汉赋四大家为中心,从职官制度、京都文明、礼乐思想三个方面谈大赋。通过对司马相如和《子虚赋》《上林赋》等经典作品的详细解读,我深刻地领略到大赋所具有的宏大篇幅、华丽辞藻、丰富想象和严谨结构的特色,而且进一步理解并体会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历史社会风貌与人的精神追求。许老师的讲授不仅引经据典,金句频出,他既有对大赋研究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当今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而且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十分有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古代文学深入探索的决心。

总之,这次夏令营中南大文学院所有老师的讲座都如璀璨星辰一般,照亮了我的学术成长道路。这场文学的盛宴,让我们相见于文学的江湖;这段夏令营的经历将永远铭刻我心,成为我求学逐梦路上的一抹光。

南京大学文学院2024年夏令营感想——韦艺苑

夏阳初长,逐梦南雍。繁华未落尽,荞麦正青春。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学术的憧憬,我心怀希冀,追光而遇,踏上了前往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征途。

在南大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穿梭于时空的织锦中,一束环佩的轻吟浅唱,不仅是大汉风华的低语,更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细腻情感的共鸣。跨越千年的回响,在每一个静谧的瞬间,温柔地唤醒沉睡的记忆。

当古老的旋律与现代生活的气息交织,一杯咖啡的香浓在法国巴黎的街角悠然升腾,“午夜”的霓虹下,是与先锋文化的浪漫邂逅,是和当代文学的碰撞驰思,是对写作者与阅读者的交流之问,每一口都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品味。

在敦煌那片浩瀚无垠的大漠之下,风沙掩映的不仅是千年的壁画与雕塑,更是古人智慧与梦想的残片,一笔一划都镌刻着他们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热爱。我们轻抚那些斑驳的石壁,试图在指尖感受古人的温度,让心灵与那些遥远的目光交汇,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的低语,讲述着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故事。

舞台之上,光影交错,嬉笑怒骂间,人间百态跃然眼前。我们静静旁观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用心感受着每一个角色的灵魂震颤,与剧情同悲共喜。在这方寸之间,我们学会了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世界,体验着生命的多样与丰富。有时候,观演模糊了界限,我们是缄默的观察者,还是那沉浸的表演家?

音乐,作为灵魂的桥梁,引领我们跨越语言的障碍,寻找文字之外的律动。当音符跳跃在耳畔,它们不仅仅是声音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淌,是思想的火花。我们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在纸尖上轻盈起舞,用文字编织梦想,用情感描绘生活,让每一个字句都充满生命力,跃然纸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这片学术沃土上,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在学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未来的创造者。在环佩叮咚与咖啡香醇的交织中,在敦煌的浩瀚与舞台的绚烂里,我们不断地寻找、感悟、创造,用心灵去触碰那些不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