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10

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江苏基础教育,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                                                       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未来5年可成为博学笃志,进德修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骨干教师。

师范生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对教师工作充满热情,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2.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基于语文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地理解、优化和深化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出灵活的应对,在教学方法上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将情感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和情感品悟能力。

3.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强,能够承担班主任及课外活动组织等工作,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4.教研能力。能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并积极思考、参与教改课题,能运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语文教育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促进  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获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取得校级以上荣誉,成长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学校或区域骨干教师。

5.协同能力。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能组织集体备课和集体命题,在各类培训中有突出表现,较好完成传帮带任务,上好校级以上示范课或优质课;积极参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风格,对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和方法有一定的思考。 

6.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追求专业成长和进步。有意识有准备系统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自我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沟通。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教改活动,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坚持学习与反思。

二、 毕业要求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本专业规定的170学分,方可毕业。

具体毕业要求包括:

1.师德规范。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以德育人和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加以体现;高度认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思想观点、政治理论和社会情感;

1.2教育理念: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的教育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从师准则;

1.3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形成以德育人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从教信念坚定,认同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工作的职业价值、社会地位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塑造人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路人。

2.1教育使命:从事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意愿坚定,认同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工作的职业价值和从业规范,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2学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情系学生成长成才,尊重学生人格,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处理师生关系;

2.3教育担当:拥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能以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品格做学生政治品格形成、人格塑造、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的领路人。

3.学科素养。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文献资料的认知与分析能力。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把握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3.1语文专业素养:掌握语文学科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等学科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特质;

3.2语文教学素养:了解语文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内在关系,了解语文学科的社会实践意义,能够把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整合形成语文教学知识;

3.3学习科学素养:初步了解认知、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初步将之用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

3.4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较多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熟知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相关的心理学、逻辑思维科学的知识。

4.教学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念与设计: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4.2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具备教师口语、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和沟通等基本教学技能,运用初步具备的教学能力体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4.3语言和教育技术运用:掌握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

4.4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相关的人文学科和科学知识做出教学反思。

5.班级指导。能参与各类班级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初步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原理、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指导或组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5.1德育理念: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原理、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5.2学生指导: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组织或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促进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方法和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的有效技能;

5.3学科知识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能够运用语文学科等知识实施学校德育,并能初步解决德育中的难题。

6.综合育人。能遵从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意义,能够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育人活动。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方法和价值,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6.1学科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特点,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

6.2活动育人理念:形成协同育人意识,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价值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开展育人工作和引导学生。

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和注重专业发展的理念。视野开阔,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7.1发展意识:形成终身学习和注重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2批判精神:理解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能够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语文学科教学;

7.3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创新性地研究和提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8.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具有积极参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在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相关经历体验。

8.1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能,学会聆听、发表意见、进行汇总,能够与学生、家长、业界同行、学校领导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8.2合作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认识学习共同体作用;具备组织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三、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四、标准学制

4     

五、授予学位

符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有关说明

本方案从2024级开始实施。

 

附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2.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活动)关联矩阵图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列表

 

 

修订人:崔淼

审核人:冯保善

 


附表1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培养目标6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H

M

H

M

M

M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H

M

H

M

H

M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L

H

M

H

L

H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M

H

M

H

M

H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H

M

H

M

H

L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H

H

H

L

H

L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M

H

M

H

L

H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L

H

H

H

H

M

说明:H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高支撑,M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中支撑,L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低支撑。


附表2                              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1.1政治立场

1. 2

教育理念

1. 3职业道德

2.1

教育使命

2.2学生观念

2.3教育担当

3.1语文专业素养

3.2语文教学素养

3.3学习科学素养

3.4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4.1教学理念与设计

4.2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

4.3语言和教育技术运用

4.4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

5.1德育理念

5.2学生指导

5.3学科知识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6.1

学科育人理念

6.2

活动育人理念

7.1

发展意识

7.2

批判精神

7.3

创新能力

8.1

沟通能力

8.2

合作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H

L

 

 

 

 

 

 

 

 

 

 

M

 

 

 

M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M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L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44000100034

 

 

 

 

 

 

 

 

3

 

 

 

 

 

 

 

 

 

 

 

 

 

 

 

形势与政策(含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读)

H

M

 

 

 

 

 

 

 

 

 

 

 

 

 

 

 

M

 

 

M

 

 

 

大学外语

 

 

 

 

 

 

 

M

 

 

 

 

M

 

 

 

 

 

 

 

M

 

 

 

信息技术基础

 

 

 

 

 

 

 

L

 

 

 

M

H

 

 

 

 

 

 

 

 

 

 

 

心理健康教育

 

 

 

 

 

 

 

 

 

 

 

 

 

 

 

H

 

M

 

 

 

 

 

 

军事理论

M

 

 

H

 

 

 

 

 

 

 

 

 

 

 

 

 

L

M

 

 

 

 

 

军事技能

 

 

 

 

 

 

 

 

 

 

 

 

 

 

 

 

 

 

L

 

 

 

M

M

安全教育

H

 

 

 

 

 

 

 

 

 

 

 

 

 

 

 

 

 

 

 

 

 

 

 

大学体育

 

 

 

 

 

 

 

 

 

 

 

 

 

 

 

 

 

 

M

 

 

 

M

H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M

 

 

H

 

 

 

 

 

 

 

 

 

 

 

 

 

 

 

H

H

 

 

H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M

 

 

 

 

M

 

M

M

 

 

入学教育

 

H

 

H

 

H

 

 

 

 

 

 

 

 

 

 

 

 

L

 

 

 

 

 

劳动教育

 

 

 

 

 

 

 

 

 

 

 

 

 

 

 

 

 

 

M

 

 

 

 

 

社会实践(含劳动实践0.5分)

 

 

M

M

M

M

 

 

 

 

 

M

 

 

 

M

 

M

 

 

 

 

H

M

素质拓展(含劳动实践0.5分)

 

 

M

 

 

 

 

 

 

 

 

M

 

 

 

M

 

M

 

 

 

 

M

M

博雅教育模块(人文、科学、艺术)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教育学基础

 

H

H

H

H

H

 

 

 

 

H

 

 

 

H

 

 

M

 

 

 

 

 

H

心理学基础

 

H

 

 

 

 

 

 

 

 

H

 

 

 

H

M

 

H

 

 

 

 

H

 

班主任工作

 

 

 

 

 

 

 

 

 

 

 

 

 

 

 

 

 

 

 

 

 

 

 

 

语文教学前沿研究

 

H

 

 

M

M

 

 

 

 

 

 

 

 

M

 

 

 

 

 

 

 

 

 

教师口语技能

 

 

 

 

 

 

 

 

 

 

 

H

 

 

 

 

 

 

 

 

 

 

H

 

教师书写技能

 

 

 

 

 

 

 

 

 

 

 

M

 

 

 

 

 

 

 

 

 

 

 

 

现代教育技术

 

 

 

 

 

 

 

M

 

 

H

M

M

 

 

 

 

 

 

 

 

 

 

H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H

 

 

 

H

H

 

 

H

 

 

H

 

 

 

 

 

 

L

 

M

M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H

H

 

 

 

 

 

 

 

H

 

 

 

 

语文课例与教学设计分析

 

 

 

 

 

 

 

 

 

 

H

 

 

H

 

 

 

 

 

M

 

 

 

 

教育见习、研习

H

H

H

M

M

M

 

H

 

 

 

 

 

H

 

H

 

H

 

 

H

 

M

M

教育实习

H

H

H

M

M

M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M

M

H

H

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H

 

 

 

 

 

 

 

 

 

 

 

 

 

 

 

 

 

 

 

 

 

文学研究与语文教学

 

 

 

H

 

 

 

 

 

 

 

 

 

 

 

 

 

 

 

 

 

 

 

 

大学写作

 

 

 

 

 

 

H

L

 

 

H

 

 

M

 

 

 

 

 

 

M

M

M

H

文献学基础

 

 

 

 

 

 

H

H

 

 

 

 

 

H

 

 

 

 

 

 

 

H

H

H

中国文化概论

 

 

L

 

 

L

 

 

 

 

 

 

 

 

 

 

 

L

 

 

 

 

H

H

美学

 

 

 

 

 

 

 

M

 

 

 

 

 

 

 

 

 

 

 

 

L

 

M

H

逻辑学

 

 

 

 

 

 

H

 

 

M

 

 

 

H

 

 

 

 

 

 

L

L

M

M

毕业设计(论文)

H

 

 

 

 

M

H

M

M

 

 

L

 

H

 

 

 

 

 

 

H

H

H

H

现代汉语

 

 

 

 

 

 

H

 

L

 

 

H

 

 

 

 

 

M

 

 

L

 

H

L

古代汉语

 

 

 

 

 

 

H

 

L

 

 

H

 

 

 

 

 

M

 

 

 

 

 

 

语言学概论

 

 

 

 

 

 

H

 

L

 

 

H

 

 

 

 

 

M

 

 

 

 

L

L

中国古代文学

 

 

 

 

 

 

H

 

L

 

 

H

 

 

 

 

 

M

 

 

 

 

 

M

中国现当代文学

 

 

 

 

 

 

H

 

L

 

 

H

 

 

 

 

 

M

 

 

 

H

H

H

外国文学

 

 

 

 

 

 

H

 

L

 

 

H

 

 

 

 

 

M

 

 

L

L

L

L

文学概论

 

 

 

 

 

 

H

 

L

 

 

H

 

 

 

 

 

M

 

 

 

 

H

M

专业选修模块1

 

 

 

 

 

 

H

 

 

 

 

 

 

H

 

 

 

 

 

 

 

 

M

M

专业选修模块2

 

 

 

 

 

 

H

 

 

 

 

 

 

H

 

 

 

 

 

 

 

 

L

L

专业选修模块3

 

 

 

 

 

 

H

 

 

 

 

 

 

H

 

 

 

 

 

 

 

 

L

L

专业选修模块4

 

 

 

 

 

 

H

 

 

 

 

 

 

H

 

 

 

 

 

 

 

 

L

L

专业拓展模块(经典细读)

 

 

 

 

 

 

H

 

 

 

 

 

 

H

 

 

 

 

 

 

 

 

L

L

学科研究方法

 

 

 

 

 

 

 

 

 

 

H

H

 

 

 

 

 

 

 

 

H

 

M

M

学年论文

 

 

 

 

 

 

H

 

 

 

 

 

 

 

 

 

 

 

 

 

H

H

M

M

名篇诵记

 

 

 

 

 

 

H

 

 

 

 

 

 

 

 

 

 

 

 

 

 

 

 

 

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与考核

 

 

 

 

 

 

 

 

M

M

M

H

M

M

 

 

 

 

 

 

 

 

M

M

专业入门导读

 

 

 

M

 

 

 

 

 

 

 

 

 

 

 

 

 

M

 

 

 

 

M

L

工具书及文献检索

 

 

 

 

 

 

 

 

 

M

 

 

 

M

 

 

 

 

 

M

 

 

 

 

注: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权重值H、M、L来代表,H=高支撑,M=中等支撑,L=低支撑。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


附表3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列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验)

1

2

3

4

5

6

7

8

思政课模块

思想道德与法治(144000100011

3

48

40

8

S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4000100042

3

48

40

8

S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4000100023

3

48

40

8

S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44000100034

2

32

32

 

S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44000100044

3

48

40

8

S

 

 

 

3

 

 

 

 

 

形势与政策(含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讲读)(144000100051-58

2

32

32

 

C

*

*

*

*

*

*

*

*

 

工具性

学科

模块

大学外语(034000100061-63)

10

160

96

64

S

4

4

2

 

 

 

 

 

 

信息技术基础(074000100083)

3

64

32

32

S

 

4

 

 

 

 

 

 

 

心理健康教育(174000100071

2

32

32

 

C

 

 

 

 

 

 

 

 

 

国防

教育

体育

模块

军事理论(174000100141)

2

32

32

 

S

2

 

 

 

 

 

 

 

 

军事技能(174000100131

2

32

32

 

C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16

 

C

 

 

 

 

 

 

 

 

 

大学体育(154000100011-24)

4

128

128

 

S

2

2

2

2

 

 

 

 

 

创新

创业

模块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02400110017K)

2

32

16

16

C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02400110016K

2

32

16

16

C

 

 

 

 

1

 

 

 

 

素质

拓展

模块

劳动教育(02400110018K

1

16

16

 

C

 

 

 

 

 

 

 

 

 

入学教育(024001100191

1

16

 

16

C

 

 

 

 

 

 

 

 

 

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02400110020K

2

32

 

32

C

 

 

 

 

 

 

 

 

 

劳动实践(02400110021K

1

16

 

16

C

 

 

 

 

 

 

 

 

 

博雅

教育

模块

科学类(01400010022K

1

16

16

 

C

 

 

 

 

 

 

 

 

 

人文类(01400010023K

1

16

16

 

C

 

 

 

 

 

 

 

 

 

艺术类(01400010024K

2

32

32

 

C

 

 

 

 

 

 

 

 

 

总计

53

928

704

224

 

 

 

 

 

 

 

 

 

 

 

(二)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平台

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各环节

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

1

2

3

4

5

6

7

8

学科

基础

模块

大学写作(024001200011-12)

4

64

 

64

C

2

2

 

 

 

 

 

 

 

文献学基础(024001200024)

2

32

32

 

S

 

 

 

2

 

 

 

 

 

中国文化概论(024001200032)

2

32

32

 

C

 

2

 

 

 

 

 

 

 

美学

(024001200045)

2

32

32

 

C

 

 

 

 

2

 

 

 

 

逻辑学(024001200053)

2

32

32

 

C

 

 

2

 

 

 

 

 

 

专业

主干

模块

毕业设计(论文)(02400120006K

6

 

 

 

C

 

 

 

 

5-8学期

现代汉语(024001200071-72

5

80

80

 

S

2

3

 

 

 

 

 

 

 

古代汉语(024001200083-84

6

96

96

 

S

 

 

3

3

 

 

 

 

 

语言学概论(024001200095

3

48

48

 

S

 

 

 

 

3

 

 

 

 

中国古代文学(024001200101-106

12

192

192

 

S

2

2

2

2

2

2

 

 

 

中国现当代文学(024001200113-114

6

96

96

 

S

 

 

3

3

 

 

 

 

 

外国文学(024001200125-126

4

64

64

 

S

 

 

 

 

2

2

 

 

 

文学概论(024001200135

3

48

48

 

S

 

 

 

 

3

 

 

 

 

 

 

 

 

 

 

 

 

 

 

 

专业选修(文学)模块

 

 

唐诗研究(024001200166

2

32

32

 

C

 

 

 

 

 

2

 

 

 

宋词研究(024001200275

2

32

32

 

C

 

 

 

 

2

 

 

 

 

中国近四百年学术史(024001200298

2

32

32

 

C

 

 

 

 

 

 

 

2

 

鲁迅研究(024001200356

2

32

32

 

C

 

 

 

 

 

2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024001200215

2

32

32

 

C

 

 

 

 

2

 

 

 

 

民间文学(024001200248

2

32

32

 

C

 

 

 

 

 

 

 

2

 

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024001200286

2

32

32

 

C

 

 

 

 

 

2

 

 

 

中国文学批评史(024001200335

2

32

32

 

C

 

 

 

 

2

 

 

 

 

外国戏剧专题(024001200188

2

32

32

 

C

 

 

 

 

 

 

 

2

 

西方文论(024001200158

2

32

32

 

C

 

 

 

 

 

 

 

2

 

外国短篇小说专题(024001200236

2

32

32

 

C

 

 

 

 

 

2

 

 

 

叙事学理论(024001200318

2

32

32

 

C

 

 

 

 

 

 

 

2

 

比较文学(024001200306

2

32

32

 

C

 

 

 

 

 

2

 

 

 

影视文学(024001200226

2

32

32

 

C

 

 

 

 

 

2

 

 

 

儿童文学(024001200346

2

32

32

 

C

 

 

 

 

 

2

 

 

 

江苏区域文学概论(024001200176

2

32

32

 

C

 

 

 

 

 

2

 

 

 

戏曲与传统文化(024001200378

2

32

32

 

C

 

 

 

 

 

 

 

2

 

文化语言学(024001200265

2

32

32

 

C

 

 

 

 

2

 

 

 

 

专业选修(语言学)模块

文字学(024001200195

2

32

32

 

C

 

 

 

 

2

 

 

 

 

现代汉语修辞学(024001200145

2

32

32

 

C

 

 

 

 

2

 

 

 

 

现代汉语语法学(024001200205

2

32

32

 

C

 

 

 

 

2

 

 

 

 

训诂学(024001200258

2

32

32

 

C

 

 

 

 

 

 

 

2

 

汉语方言学(024001200325

2

32

32

 

C

 

 

 

 

2

 

 

 

 

汉字文化学(024001200368

2

32

32

 

C

 

 

 

 

 

 

 

2

 

专业拓展模块

经典细读(1)(02400120038K

2

32

16

16

C

 

 

 

 

经典细读(2)(02400120039K

2

32

16

16

C

 

 

 

 

经典细读(3)(02400120040K

2

32

16

16

C

 

 

 

 

学科研究方法(024001200426

2

32

 

32

C

 

 

 

 

 

2

 

 

 

名篇诵记(024001200434

1

16

 

16

C

 

 

 

1

 

 

 

 

 

学年论文(024001200446

2

32

 

32

C

 

 

 

 

 

2

 

 

 

专业入门导读(02400120045K

2

32

 

32

C

2

 

 

 

 

 

 

 

 

工具书及文献检索(024001200463

1

16

 

16

C

 

 

1

 

 

 

 

 

 

总计

83

1232

992

240

 

 

 

 

 

 

 

 

 

 

 

 

 

 

 

 

 

 

 

 

 

 

(三)教师教育平台

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

周数(学时)

形式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数(周学时)分配

备注

集中(授课)

分散(实践)

1

2

3

4

5

6

7

8

教育理论模块

班主任工作(02400131001K

1

16

 

 

C

 

 

 

 

语文教学前沿研究(新课)024001310156

1

16

 

 

C

 

 

 

 

 

1

 

 

 

心理学基础(064000310033

3

48

 

 

S

 

 

3

 

 

 

 

 

 

教育学基础(064000310044

3

48

 

 

S

 

 

 

3

 

 

 

 

 

教育技能模块

教师口语技能(164000310052

1

16

8

8

C

 

 

 

 

 

 

教师书写技能(164000310061-62

1

16

8

8

C

 

 

 

 

 

现代教育技术(164000310062

2

32

32

 

C

 

 

 

 

2

 

 

 

 

学科教学模块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024001310083

3

48

32

16

S

 

 

 

3

 

 

 

 

 

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024001310094

2

32

 

32

C

 

 

 

2

 

 

 

 

 

语文课例与教学设计分析(024001310105

2

32

 

32

C

 

 

 

 

2

 

 

 

 

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与考核(移动了平台)(024001310416

2

32

 

32

C

 

 

 

 

 

2

 

 

 

教育实践模块

教育见习、研习

02400131013K

2

 

 

 

C

 

 

1-6学期

教育实习(024001310147

8

 

 

 

C

 

 

 

 

 

 

 

教育专题模块

专业发展与师德教育(02400131011k

1

16

16

 

C

 

 

 

文学研究与语文教学(新课)024001320166

2

32

 

32

C

 

 

 

 

 

2

 

 

 

总计

34

 

 

 

 

 

 

 

 

 

 

 

 

 

 

总学分:171

附表4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通识通修平台

53

31.18%

928

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平台

83

48.82%

1328

教师教育平台

34

20.00%

544

合计

170

100%

2734

 

(二)各类课程占比情况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要求

实践类课程

41

24.12%

文科不低于20%

理科不低于25%

学科专业课程

73

42.94%

 

通识通修与职业能力课程

56

32.94%

 

注:实践(验)课程指集中实施的实践(验)教学活动(如上机、技能、实验课等),不包含授课环节中的实践活动;下同。

 

)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考试课程(门)

7

7

8

10

1

1

0

0

 

 

)各学期周学时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周学时

22

25

21

29

13

18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