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江苏基础教育,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 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未来5年可成为“博学笃志,进德修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骨干教师。
师范生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对教师工作充满热情,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2.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基于语文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地理解、优化和深化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有效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出灵活的应对,在教学方法上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将情感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和情感品悟能力。
3.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强,能够承担班主任及课外活动组织等工作,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4.教研能力。能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并积极思考、参与教改课题,能运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语文教育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促进 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获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取得校级以上荣誉,成长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学校或区域骨干教师。
5.协同能力。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能组织集体备课和集体命题,在各类培训中有突出表现,较好完成“传帮带”任务,上好校级以上示范课或优质课;积极参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风格,对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和方法有一定的思考。
6.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追求专业成长和进步。有意识有准备系统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自我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沟通。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教改活动,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坚持学习与反思。
二、 毕业要求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本专业规定的170学分,方可毕业。
具体毕业要求包括:
1.师德规范。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以德育人和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加以体现;高度认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思想观点、政治理论和社会情感;
1.2教育理念: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的教育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从师准则;
1.3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形成以德育人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从教信念坚定,认同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工作的职业价值、社会地位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塑造人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路人。
2.1教育使命:从事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意愿坚定,认同中学语文学科教师工作的职业价值和从业规范,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2学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情系学生成长成才,尊重学生人格,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处理师生关系;
2.3教育担当:拥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能以“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品格做学生政治品格形成、人格塑造、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的领路人。
3.学科素养。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文献资料的认知与分析能力。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把握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3.1语文专业素养:掌握语文学科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等学科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特质;
3.2语文教学素养:了解语文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内在关系,了解语文学科的社会实践意义,能够把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整合形成语文教学知识;
3.3学习科学素养:初步了解认知、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初步将之用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
3.4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较多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熟知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相关的心理学、逻辑思维科学的知识。
4.教学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念与设计: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4.2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具备教师口语、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和沟通等基本教学技能,运用初步具备的教学能力体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4.3语言和教育技术运用:掌握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
4.4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相关的人文学科和科学知识做出教学反思。
5.班级指导。能参与各类班级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初步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原理、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指导或组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5.1德育理念: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原理、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5.2学生指导: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组织或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促进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方法和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的有效技能;
5.3学科知识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能够运用语文学科等知识实施学校德育,并能初步解决德育中的难题。
6.综合育人。能遵从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意义,能够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育人活动。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方法和价值,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6.1学科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特点,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
6.2活动育人理念:形成协同育人意识,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价值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开展育人工作和引导学生。
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和注重专业发展的理念。视野开阔,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7.1发展意识:形成终身学习和注重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2批判精神:理解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能够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语文学科教学;
7.3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创新性地研究和提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8.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具有积极参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在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相关经历体验。
8.1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能,学会聆听、发表意见、进行汇总,能够与学生、家长、业界同行、学校领导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8.2合作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认识学习共同体作用;具备组织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三、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四、标准学制
4年
五、授予学位
符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有关说明
本方案从2024级开始实施。
附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2.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活动)关联矩阵图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列表
修订人:崔淼
审核人:冯保善
附表1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培养目标6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H | M | H | M | M | M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H | M | H | M | H | M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L | H | M | H | L | H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M | H | M | H | M | H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H | M | H | M | H | L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H | H | H | L | H | L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M | H | M | H | L | H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L | H | H | H | H | M |
说明:H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高支撑,M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中支撑,L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低支撑。
附表2 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政治立场 | 1. 2 教育理念 | 1. 3职业道德 | 2.1 教育使命 | 2.2学生观念 | 2.3教育担当 | 3.1语文专业素养 | 3.2语文教学素养 | 3.3学习科学素养 | 3.4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 4.1教学理念与设计 | 4.2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 | 4.3语言和教育技术运用 | 4.4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 | 5.1德育理念 | 5.2学生指导 | 5.3学科知识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 6.1 学科育人理念 | 6.2 活动育人理念 | 7.1 发展意识 | 7.2 批判精神 | 7.3 创新能力 | 8.1 沟通能力 | 8.2 合作能力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 H | L |
|
|
|
|
|
|
|
|
|
| M |
|
|
| M |
| M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
|
|
|
|
| M |
|
|
|
|
|
|
|
|
|
|
|
| M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
|
|
|
|
|
|
|
|
|
|
|
|
|
|
| M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 L |
|
|
|
|
|
|
|
|
|
|
|
|
| M | M |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44000100034)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含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读) | H | M |
|
|
|
|
|
|
|
|
|
|
|
|
|
|
| M |
|
| M |
|
|
|
大学外语 |
|
|
|
|
|
|
| M |
|
|
|
| M |
|
|
|
|
|
|
| M |
|
|
|
信息技术基础 |
|
|
|
|
|
|
| L |
|
|
| M | H |
|
|
|
|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
| H |
| M |
|
|
|
|
|
|
军事理论 | M |
|
| H |
|
|
|
|
|
|
|
|
|
|
|
|
| L | M |
|
|
|
|
|
军事技能 |
|
|
|
|
|
|
|
|
|
|
|
|
|
|
|
|
|
| L |
|
|
| M | M |
安全教育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
|
|
|
|
| M |
|
|
| M | H |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M |
|
| H |
|
|
|
|
|
|
|
|
|
|
|
|
|
|
| H | H |
|
| H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
|
|
|
|
|
|
|
|
|
|
|
|
| M |
|
|
|
| M |
| M | M |
|
|
入学教育 |
| H |
| H |
| H |
|
|
|
|
|
|
|
|
|
|
|
| L |
|
|
|
|
|
劳动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M |
|
|
|
|
|
社会实践(含劳动实践0.5分) |
|
| M | M | M | M |
|
|
|
|
| M |
|
|
| M |
| M |
|
|
|
| H | M |
素质拓展(含劳动实践0.5分) |
|
| M |
|
|
|
|
|
|
|
| M |
|
|
| M |
| M |
|
|
|
| M | M |
博雅教育模块(人文、科学、艺术)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教育学基础 |
| H | H | H | H | H |
|
|
|
| H |
|
|
| H |
|
| M |
|
|
|
|
| H |
心理学基础 |
| H |
|
|
|
|
|
|
|
| H |
|
|
| H | M |
| H |
|
|
|
| H |
|
班主任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学前沿研究 |
| H |
|
| M | M |
|
|
|
|
|
|
|
| M |
|
|
|
|
|
|
|
|
|
教师口语技能 |
|
|
|
|
|
|
|
|
|
|
| H |
|
|
|
|
|
|
|
|
|
| H |
|
教师书写技能 |
|
|
|
|
|
|
|
|
|
|
| M |
|
|
|
|
|
|
|
|
|
|
|
|
现代教育技术 |
|
|
|
|
|
|
| M |
|
| H | M | M |
|
|
|
|
|
|
|
|
|
| H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
| H |
|
|
| H | H |
|
| H |
|
| H |
|
|
|
|
|
| L |
| M | M |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
|
|
|
|
|
|
|
|
| H | H |
|
|
|
|
|
|
| H |
|
|
|
|
语文课例与教学设计分析 |
|
|
|
|
|
|
|
|
|
| H |
|
| H |
|
|
|
|
| M |
|
|
|
|
教育见习、研习 | H | H | H | M | M | M |
| H |
|
|
|
|
| H |
| H |
| H |
|
| H |
| M | M |
教育实习 | H | H | H | M | M | M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 M | M | H | H |
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学研究与语文教学 |
|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写作 |
|
|
|
|
|
| H | L |
|
| H |
|
| M |
|
|
|
|
|
| M | M | M | H |
文献学基础 |
|
|
|
|
|
| H | H |
|
|
|
|
| H |
|
|
|
|
|
|
| H | H | H |
中国文化概论 |
|
| L |
|
| L |
|
|
|
|
|
|
|
|
|
|
| L |
|
|
|
| H | H |
美学 |
|
|
|
|
|
|
| M |
|
|
|
|
|
|
|
|
|
|
|
| L |
| M | H |
逻辑学 |
|
|
|
|
|
| H |
|
| M |
|
|
| H |
|
|
|
|
|
| L | L | M | M |
毕业设计(论文) | H |
|
|
|
| M | H | M | M |
|
| L |
| H |
|
|
|
|
|
| H | H | H | H |
现代汉语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L |
| H | L |
古代汉语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
|
|
|
语言学概论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
| L | L |
中国古代文学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
|
| M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 H | H | H |
外国文学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L | L | L | L |
文学概论 |
|
|
|
|
|
| H |
| L |
|
| H |
|
|
|
|
| M |
|
|
|
| H | M |
专业选修模块1 |
|
|
|
|
|
| H |
|
|
|
|
|
| H |
|
|
|
|
|
|
|
| M | M |
专业选修模块2 |
|
|
|
|
|
| H |
|
|
|
|
|
| H |
|
|
|
|
|
|
|
| L | L |
专业选修模块3 |
|
|
|
|
|
| H |
|
|
|
|
|
| H |
|
|
|
|
|
|
|
| L | L |
专业选修模块4 |
|
|
|
|
|
| H |
|
|
|
|
|
| H |
|
|
|
|
|
|
|
| L | L |
专业拓展模块(经典细读) |
|
|
|
|
|
| H |
|
|
|
|
|
| H |
|
|
|
|
|
|
|
| L | L |
学科研究方法 |
|
|
|
|
|
|
|
|
|
| H | H |
|
|
|
|
|
|
|
| H |
| M | M |
学年论文 |
|
|
|
|
|
| H |
|
|
|
|
|
|
|
|
|
|
|
|
| H | H | M | M |
名篇诵记 |
|
|
|
|
|
| H |
|
|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与考核 |
|
|
|
|
|
|
|
| M | M | M | H | M | M |
|
|
|
|
|
|
|
| M | M |
专业入门导读 |
|
|
| M |
|
|
|
|
|
|
|
|
|
|
|
|
| M |
|
|
|
| M | L |
工具书及文献检索 |
|
|
|
|
|
|
|
|
| M |
|
|
| M |
|
|
|
|
| M |
|
|
|
|
注: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权重值H、M、L来代表,H=高支撑,M=中等支撑,L=低支撑。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
附表3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列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 |||||||||||||||
课程 模块 |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 学时分配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
授课 | 实践(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思想道德与法治(144000100011) | 3 | 48 | 40 | 8 | S | 3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4000100042) | 3 | 48 | 40 | 8 | S |
|
3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4000100023) | 3 | 48 | 40 | 8 | S |
|
| 3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44000100034) | 2 | 32 | 32 |
| S |
|
|
| 3 |
|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44000100044) | 3 | 48 | 40 | 8 | S |
|
|
| 3 |
|
|
|
|
| |
形势与政策(含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讲读)(144000100051-5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 * | * | * | * |
| |
工具性 学科 模块 | 大学外语(034000100061-63) | 10 | 160 | 96 | 64 | S | 4 | 4 | 2 |
|
|
|
|
|
|
信息技术基础(074000100083) | 3 | 64 | 32 | 32 | S |
| 4 |
|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174000100071) | 2 | 32 | 32 |
| C |
|
|
|
|
|
|
|
|
| |
国防 教育 与 体育 模块 | 军事理论(174000100141) | 2 | 32 | 32 |
| S | 2 |
|
|
|
|
|
|
|
|
军事技能(174000100131) | 2 | 32 | 32 |
| C |
|
|
|
|
|
|
|
|
|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 C |
|
|
|
|
|
|
|
|
| |
大学体育(154000100011-24) | 4 | 128 | 128 |
| S | 2 | 2 | 2 | 2 |
|
|
|
|
| |
创新 创业 模块 |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02400110017K) | 2 | 32 | 16 | 16 | C | 1 |
|
|
|
|
|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02400110016K) | 2 | 32 | 16 | 16 | C |
|
|
|
| 1 |
|
|
|
| |
素质 拓展 模块 | 劳动教育(02400110018K) | 1 | 16 | 16 |
| C |
|
|
|
|
|
|
|
|
|
入学教育(024001100191) | 1 | 16 |
| 16 | C |
|
|
|
|
|
|
|
|
| |
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02400110020K) | 2 | 32 |
| 32 | C |
|
|
|
|
|
|
|
|
| |
劳动实践(02400110021K) | 1 | 16 |
| 16 | C |
|
|
|
|
|
|
|
|
| |
博雅 教育 模块 | 科学类(01400010022K) | 1 | 16 | 16 |
| C |
|
|
|
|
|
|
|
|
|
人文类(01400010023K) | 1 | 16 | 16 |
| C |
|
|
|
|
|
|
|
|
| |
艺术类(01400010024K) | 2 | 32 | 32 |
| C |
|
|
|
|
|
|
|
|
| |
总计 | 53 | 928 | 704 | 224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平台 | |||||||||||||||
课程 模块 |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 学时分配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
授课 | 实践 (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学科 基础 模块 | 大学写作(024001200011-12) | 4 | 64 |
| 64 | C | 2 | 2 |
|
|
|
|
|
|
|
文献学基础(024001200024) | 2 | 32 | 32 |
| S |
|
|
| 2 |
|
|
|
|
| |
中国文化概论(024001200032) | 2 | 32 | 32 |
| C |
| 2 |
|
|
|
|
|
|
| |
美学 (02400120004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逻辑学(024001200053) | 2 | 32 | 32 |
| C |
|
| 2 |
|
|
|
|
|
| |
专业 主干 模块 | 毕业设计(论文)(02400120006K) | 6 |
|
|
| C |
|
|
|
| ※ | ※ | ※ | ※ | 5-8学期 |
现代汉语(024001200071-72) | 5 | 80 | 80 |
| S | 2 | 3 |
|
|
|
|
|
|
| |
古代汉语(024001200083-84) | 6 | 96 | 96 |
| S |
|
| 3 | 3 |
|
|
|
|
| |
语言学概论(024001200095) | 3 | 48 | 48 |
| S |
|
|
|
| 3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024001200101-106) | 12 | 192 | 192 |
| S | 2 | 2 | 2 | 2 | 2 | 2 |
|
|
| |
中国现当代文学(024001200113-114) | 6 | 96 | 96 |
| S |
|
| 3 | 3 |
|
|
|
|
| |
外国文学(024001200125-126) | 4 | 64 | 64 |
| S |
|
|
|
| 2 | 2 |
|
|
| |
文学概论(024001200135) | 3 | 48 | 48 |
| S |
|
|
|
| 3 |
|
|
|
| |
专业选修(文学)模块
| 唐诗研究(02400120016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宋词研究(02400120027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中国近四百年学术史(02400120029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鲁迅研究(02400120035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02400120021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民间文学(02400120024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02400120028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中国文学批评史(02400120033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外国戏剧专题(02400120018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西方文论(02400120015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外国短篇小说专题(02400120023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叙事学理论(02400120031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比较文学(02400120030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影视文学(02400120022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儿童文学(02400120034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江苏区域文学概论(024001200176) | 2 | 32 | 32 |
| C |
|
|
|
|
| 2 |
|
|
| |
戏曲与传统文化(02400120037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文化语言学(02400120026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专业选修(语言学)模块 | 文字学(02400120019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现代汉语修辞学(02400120014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现代汉语语法学(02400120020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训诂学(02400120025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汉语方言学(024001200325)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汉字文化学(024001200368) | 2 | 32 | 32 |
| C |
|
|
|
|
|
|
| 2 |
| |
专业拓展模块 | 经典细读(1)(02400120038K) | 2 | 32 | 16 | 16 | C |
| ※ | ※ | ※ | ※ | ※ |
|
|
|
经典细读(2)(02400120039K) | 2 | 32 | 16 | 16 | C |
| ※ | ※ | ※ | ※ | ※ |
|
|
| |
经典细读(3)(02400120040K) | 2 | 32 | 16 | 16 | C |
| ※ | ※ | ※ | ※ | ※ |
|
|
| |
学科研究方法(024001200426) | 2 | 32 |
| 32 | C |
|
|
|
|
| 2 |
|
|
| |
名篇诵记(024001200434) | 1 | 16 |
| 16 | C |
|
|
| 1 |
|
|
|
|
| |
学年论文(024001200446) | 2 | 32 |
| 32 | C |
|
|
|
|
| 2 |
|
|
| |
专业入门导读(02400120045K) | 2 | 32 |
| 32 | C | 2 |
|
|
|
|
|
|
|
| |
工具书及文献检索(024001200463) | 1 | 16 |
| 16 | C |
|
| 1 |
|
|
|
|
|
| |
总计 | 83 | 1232 | 992 | 240 |
|
|
|
|
|
|
|
|
|
|
(三)教师教育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 学分 | 周数(学时)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数(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
集中(授课) | 分散(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教育理论模块 | 班主任工作(02400131001K) | 1 | 16 |
|
| C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学前沿研究(新课)(024001310156) | 1 | 16 |
|
| C |
|
|
|
|
| 1 |
|
|
| |
心理学基础(064000310033) | 3 | 48 |
|
| S |
|
| 3 |
|
|
|
|
|
| |
教育学基础(064000310044) | 3 | 48 |
|
| S |
|
|
| 3 |
|
|
|
|
| |
教育技能模块 | 教师口语技能(164000310052) | 1 | 16 | 8 | 8 | C |
| ※ | ※ | ※ |
|
|
|
|
|
教师书写技能(164000310061-62) | 1 | 16 | 8 | 8 | C | ※ | ※ | ※ | ※ |
|
|
|
|
| |
现代教育技术(164000310062) | 2 | 32 | 32 |
| C |
|
|
|
| 2 |
|
|
|
| |
学科教学模块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024001310083) | 3 | 48 | 32 | 16 | S |
|
|
| 3 |
|
|
|
|
|
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024001310094) | 2 | 32 |
| 32 | C |
|
|
| 2 |
|
|
|
|
| |
语文课例与教学设计分析(024001310105) | 2 | 32 |
| 32 | C |
|
|
|
| 2 |
|
|
|
| |
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与考核(移动了平台)(024001310416) | 2 | 32 |
| 32 | C |
|
|
|
|
| 2 |
|
|
| |
教育实践模块 | 教育见习、研习 (02400131013K) | 2 |
|
|
| C | ※ | ※ | ※ | ※ | ※ | ※ |
|
| 1-6学期 |
教育实习(024001310147) | 8 |
|
|
| C |
|
|
|
|
|
| ※ | ※ |
| |
教育专题模块 | 专业发展与师德教育(02400131011k) | 1 | 16 | 16 |
| C | ※ | ※ | ※ | ※ | ※ | ※ |
|
|
|
文学研究与语文教学(新课)(024001320166) | 2 | 32 |
| 32 | C |
|
|
|
|
| 2 |
|
|
| |
总计 | 34 |
|
|
|
|
|
|
|
|
|
|
|
|
|
总学分:171
附表4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通识通修平台 | 53 | 31.18% | 928 |
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平台 | 83 | 48.82% | 1328 |
教师教育平台 | 34 | 20.00% | 544 |
合计 | 170 | 100% | 2734 |
(二)各类课程占比情况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要求 |
实践类课程 | 41 | 24.12% | 文科不低于20% 理科不低于25% |
学科专业课程 | 73 | 42.94% |
|
通识通修与职业能力课程 | 56 | 32.94% |
|
注:实践(验)课程指集中实施的实践(验)教学活动(如上机、技能、实验课等),不包含授课环节中的实践活动;下同。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7 | 7 | 8 | 10 | 1 | 1 | 0 | 0 |
(四)各学期周学时统计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22 | 25 | 21 | 29 | 13 | 18 | 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