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嘤鸣”系列讲座第66讲——数字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5-04-12浏览次数:12

202549日,人文学部(文学院)“经典细读”课程开设十周年系列讲座暨“嘤鸣”系列讲座第六十六讲《数字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在石湫校区博学楼1-52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昊苏主讲,人文学部崔淼老师主持。人文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赵敬鹏、副主任陈进武,教师代表刘学军、苏扬剑、张响、邢云龙、张天骐、史俊超,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全体同学和其他班级部分同学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张老师首先展示了Deepseek的诗词创作,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数字技术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运用。在数字时代,文科生是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张老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为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有一些更为精微之处无法达到。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自省,积极应对科技对人文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接着,张老师讲述了电子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他指出信息环境不断更新换代,主要表现在从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数字化成果与网络学术生态、数据库搜索与e考据、人文计算与文本挖掘以及人工智能处理古典问题等方面。并向同学们介绍了代表性的电子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

张老师还分享了数字人文背景下文史考据的可能路径,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最后,张老师进行了辩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数字时代下的古代文学研究?张老师由检索、幻觉和“为什么要数字人文”三方面展开,指出虽然数字时代赋予了学术研究弯道超车的巨大可能性,但“读己见书”与学术研究的根本方法,在当下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互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张老师详细解答了大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讲座尾声,崔淼老师对本场讲座做出总结。他表示,张昊苏老师凭借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前瞻性思考,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既富有启发性又极为精彩的讲座。本场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数字时代古代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方法,更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了学术研究新方向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