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嘤鸣”系列讲座第67讲——一名中文系学子的读书创业之路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5-05-11浏览次数:10

2025年5月9日14时,人文学部(文学院)“经典细读”课程开设十周年系列讲座暨“嘤鸣”系列讲座第67讲《一名中文系学子的读书创业之路》在石湫校区博学楼1-52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毕业生,现邵鑫读书创始人、孔子博物馆“孔子课堂”特聘讲师邵鑫主讲,人文学部苏扬剑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人文学部部分学生参与并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邵鑫老师用轻松有趣的谈话拉进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以自身经验为例,开启了自己读书创业之路的分享。首先,他回顾了自己选择北大中文系的心路历程,强调坚持个人兴趣并果断抉择对于职业选择的重要性。随后,邵老师谈及自己的求职、工作经历,讲述了自己从体制内工作到教培机构,再到创立“邵鑫读书”的转变过程。面对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及“双减”政策的契机,邵老师明确以青少年读书业务为主线,致力于帮助更多青少年爱上读书、学会思考。

接着,邵老师分享了参加国内首档大语文公开课节目“超级语文课”的经历。以总决赛《背影》执教为例,他强调以课题为切口,联系时代背景着重探析“儿子对于父亲的情感转变”,这个“好问题”也是他获胜的关键。由此,邵老师指出,读书需要善于提问,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怎么样”。读书就像破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线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文本解读能力。

AI时代,能力与思维方式更为关键。对于文科生而言,知识储备已经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努力提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综合能力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邵老师分享了自己重读《春晓》的感悟,传达出文学能给人带来美感与幸福感的理念。正因如此,语文教学需要重视“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感受“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以及不被理解的苦闷,使学生得到情感与精神的熏陶。

讲座尾声,邵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自己所热爱之地深耕,警惕急功近利的选择。假如人生是坐标轴,未来是“x”,我们经常问“y”。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每一条坐标曲线都是生命的演进。邵老师援引颜回之乐和王国维的“三境说”,为同学们带来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未来之思,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

在互动问答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线上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怎样选择优质阅读书目”以及“何为文本细读”等问题,邵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与专业知识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讲座尾声,苏扬剑老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她提炼出“兴趣”这一关键词,指出若当下能找到所热爱的事业,那就不遗余力地去发展它;若是迷茫困顿,就先深耕所在领域再不断求索直至寻得真正所爱。本场讲座不仅为同学们展现了中文系学子读书创业的真实经历,更激励同学们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在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