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青葵支教队联合南京溧水三星村居委会,正式启动“文脉传薪续华章,青春励志承星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以“两个计划”出征仪式为起点,通过开展多元广泛的非遗文化体验、红色文化系列课程,带领青少年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助力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一、 青春启航:出征仪式点燃实践热情
人文学部团总支副书记仇奕翔为志愿者授旗并致辞,强调“要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又为志愿活动中的先进个人与优秀集体颁奖,鼓励青年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服务,践行青春使命。讲座结束后,人文学部分团委同学拍摄集体合照以增强活动的严肃性。
二、 指尖非遗:纸浆画中绘匠心
首场活动以“纤手揉纸,巧思染浆”为主题。吕阳同学通过图文讲解和作品展示,向孩子们介绍纸浆画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从选材、制浆到染色定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纸浆画起源于中国古代造纸术,融合了传统绘画与手工造纸技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变废为宝”智慧的生动体现。通过吕阳同学详细的介绍,小朋友们对纸浆画有了全面的认识。理论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分发纸浆材料,指导孩子们用镊子、竹签等工具将彩色纸浆拼接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绮丽的想象跃然纸上。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切身体会到了古人的生态理念。
三、 巧手结绳:方寸之间承古韵
中国结不只是中国人民美好祝愿的载体,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千年文化从未间断。李慧娜同学以“蝴蝶结”、“中国结”为引,生动呈现从远古绳结记事到现代装饰艺术的演变脉络,不仅向小朋友们展现了中国结的图片,还展示了自己课前制作好的中国结成品。从图片走向实物,从虚拟走向现实,李慧娜同学在一虚一实间带领小朋友们领略到中国结的美丽繁复,激起文化的浅浅心荡。在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们分发不同颜色的细绳给孩子们。在李慧娜同学的指导下,他们手指穿梭,逐渐编出精巧的绳结。一根细绳,在时光的长河中蜿蜒千年。从远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到今日寻常人家的吉祥装饰,绳结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性美学”,编织着中华文明最绵长的文化记忆。孩子们在编绳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的“视觉语言”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猎猎旌旗下庄严宣誓,在五彩纸浆间妙手生花,在千丝红绳中巧手穿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子用充满文化温度的实践,让孩子们对纸浆画、绳结技艺这些传统文化有了具象化感受,点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星火。相信在未来,这星火必将照亮更加辽阔的文明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