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薪续华章,青春励志承星火——人文学部“青葵”支教队暑期社会实践(二)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3

2025年7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青葵支教队携手南京溧水三星村居委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文脉传薪续华章,青春励志承星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三星村村委会,开展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推动其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02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104周年,为激发同学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志愿者们引领孩子们参与了以“红船精神,竹韵传承”为主题的红色课堂和以“红领巾扬,队歌传唱”为主题的活动。

一、“红船精神,竹韵传承”

溯源——一叶红舟启新元

杨子怡同学手托用竹编织而成的红船模型发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艘红船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当稚嫩的童声齐答“想!”,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开始。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在那艘一百多年前改变中国的小船上,杨子怡同学用充满故事感的语言,将1921年夏日的惊心动魄娓娓道来,用“奇怪的叔叔阿姨”“黑帽子的坏人”等童趣的语言,展现了在紧迫的环境下悄然转移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会议,勾勒出建党伟业的惊险与壮阔。“叫‘中国共产党’”“我们要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船舱里的宣言穿越百年依然振聋发聩,小朋友们通过动画片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艘看似“小小”的红船,是如何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坚定地“驶向”崭新的中国。

凝魂——精神灯塔耀征途

课堂转向这艘小小的红船上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精神?对此,杨子怡同学提出了这些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最后,她将其分为了几个“星”,分别是勇气之星、团结之星、梦想之星。

传薪——竹韵指尖续华章

课程的第三个阶段,志愿者利用竹条和麻绳教小朋友们制作红船。在此期间,志愿者耐心地对每位同学进行讲解,热情地提供帮助并且不断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创作,当他们手中一艘艘“闪闪发光的小船”成型,同学们与属于自己的“红船”合影,它不再只是竹篾与麻绳的结合体。它是1921年那份勇气、团结、梦想的具象化。

二、“红领巾扬,队歌传唱”

邵煜同学用“看图猜物”的小游戏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当孩子们兴奋地喊出“红萝卜”“白萝卜”等答案时,她顺势将“小萝卜头”这一特殊的名字带入课堂。随后,她借助鲜活的图片与视频,娓娓讲述起中国革命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故事,让这段红色记忆在孩子们眼前逐渐清晰。

随后,朱佳萍与李欣悦同学走上前,带领孩子们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方才小萝卜头的故事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感动的种子,此刻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挺直小小的身板,跟着志愿者一字一句认真学唱,稚嫩的嗓音里透着郑重。孩子们的歌声或许带着些许童稚的青涩,却字字清亮、句句饱满,不但唱出了少年人的蓬勃朝气,而且将方才从故事里汲取的感动,化作了对祖国最真挚的向往与热爱。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为本次课程作结。他们鼓励孩子们将爱国奉献的精神深植心间,在未来的成长路上,如“小萝卜头”般勇敢跨越每一道难关,让红色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

这场社会实践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田播下了一颗红色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种子终将破土生长,在一次次实践的浇灌中舒展枝叶,终成参天大树。未来,他们也必将成为建设祖国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