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领航,智趣狂飙——人文学部中华文化传承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

发布者:孟文博发布时间:2025-08-01浏览次数:10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025年7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AI领航,智趣狂飙”中华文化传承团推出两部AI赋能的课本剧改编作品 ——《木兰诗》新绎与《范进中举》现代版,用AI技术为文化经典注入青春动能,以创新形式激活文学经典的生命力,探索新时代文化育人新路径。

《木兰诗》新绎与《范进中举》现代版 ——经典文本与数字媒介的碰撞 

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和《范进中举》这两个经典篇目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回忆,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全新的演绎,观众不仅能重温课文情节,还能在现代视角下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木兰风骨传千载,精神熠熠照征程 ——《木兰诗》的全新演绎

“不被定义,她是木兰。”——这张印着烫金标语的海报,是中华文化传承团对《木兰诗》的全新诠释。不同于传统课本里“万里赴戎机”的战场叙事,此次改编将木兰“勇”与“韧”的精神内核移植到了当代职场与家庭场景中。当替父从军遇见当代职场,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间,当代女性的韧性就展现在其中。团队成员王家豪表示,木兰 “替父从军” 所蕴含的责任担当及自我价值坚守,与当下社会倡导的 “独立人格”“多元价值” 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传承团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叙事,生动展现了当代女性在多重角色中的力量。

看儒林众生相 ——《范进中举》的现代化创作     

而《范进中举》的现代化创作则直击当下青年的奋斗现实。剧中主角范宇进在2025年的考研考公战场上历经12次失败,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习题册、泛黄的准考证与日历上圈注的第12次考试日期,真实还原了当下社会的激烈竞争。当镜头扫过他新生的白发时,AI情感分析系统匹配的背景音乐突然上扬,画面最终定格在第13次面试中,他释然地微笑。团队成员虞尧解释道,这部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家庭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挣扎与突破。

结语 

AI技术在文学经典翻拍中起到了推动其“活化”与“适配”的作用,让经典文本能更加适应当代表达与传播的需求。通过文本分析、深度拆解经典,AI在创作辅助层面能基于角色设定生成符合逻辑的对话与情节走向。这种“科技+人文”的创作模式,既保留了文学经典的精神底蕴,又让其适应了当代表达与传播需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年轻化、智能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