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14时,“木铎”系列讲座第九十九讲《唐宋词体原理的当代运用——新格律词创作问题》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博学楼1-5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南昌大学特聘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教授主讲,人文学部崔淼副教授主持,人文学部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曹教授以“诗词与人生”为核心,将个人经历与学术研究巧妙融合。他从自身考研求学的经历切入,分享了他从初学中文的迷茫到深耕唐宋文学的历程,鼓励同学们主动与老师沟通,把握学术方向,传递出厚积薄发、不惧失败的积极态度。
接着,曹教授围绕“诗词吟诵与创作”展开讨论。他指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从《诗经》到元曲,皆存在“先有曲后填词”或“先有词后配曲”的情况。而当代的诗词传承,可打破传统束缚,用流行曲调“随机搭配”经典诗词。现场,曹教授以河南梆子调、黄梅戏《天仙配》、流行歌曲《成都》等为例,即兴演唱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生动演绎了“一曲唱千词、一词配千曲”的方法,让师生直观感受诗词与音乐结合的魅力。此外,他还讲解诗词诵读技巧,强调“平声拖长、仄声短促”,建议学生将四声规律融入未来教学,让中小学生轻松感受诗词韵律美。
此外,曹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诗词创作心得,主张“以诗词抚慰心灵”。他展示了为父亲创作的悼亡词、为母校写的抒情诗,以及用流行曲调改编的诗词作品。他坦言“写作是释放情绪的出口”,鼓励学生无论考研、考公,都可通过写诗、唱歌疏解压力,“把心中苦闷写成文字,留存青春记忆”。同时,他提醒学生们尊重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古人“活用经典”的智慧,也要结合时代创新,让诗词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讲座尾声,崔淼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曹教授的分享兼具学术深度与人生温度,既阐释了词体起源、诗词与音乐关系等专业知识,又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专业讲授与思政育人的完美融合。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学到了诗词吟诵与创作的实用方法,更被曹教授对学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所感染,未来将尝试用新方式感受诗词魅力,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