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文学部举办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促进会

发布者:王亚男发布时间:2025-11-08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提升人文学部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2025年11月5日人文学部以“青年教师成长与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统筹组织各教研室同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系列活动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学科语文、语言学、外国文学及历史学等多个专业领域,通过跨学科经验共享与深度对话,为人文学科迎评促建工作注入新动能。

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教研室聚焦“学术深度向教学效能转化”的核心议题。朱仙林、苏扬剑等教师提出以问题导向重构课堂互动模式,刘欢萍、梅华等教师通过案例化、比喻化手段化解理论艰深性,张响、崔淼等教师强调开学第一课规范管理对建立教师威信的长效作用。针对青年教师李会康、周梦缘提出的“课堂沉默”困境,集体研讨形成“氛围营造—多元互动—激励反馈”三重对策,为古典文学课程注入活力。

文艺学、外国文学与文体学教研室围绕“学生参与度提升”展开跨学科碰撞。孙彦、盖建平、吴蔚等教师指出需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兴趣点结合,推广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王岩、陶昕、王珏等教师提出引入影视、网络文学等当代文化元素,增强理论贴近性;叶文举等教师则倡导“疏堵结合”利用电子设备,推动技术从干扰项转为学习工具。

学科教学(语文)教研室以“师范生培养创新”为靶心,何强生、贡如云、邹青等教师深入探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闭环设计。通过“案例-微格-见习”三段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及工作坊模式,强化未来语文教师的实操能力,并依托研讨式课堂与学习契约机制,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落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和汉语教研室共同关注“课堂空心化”难题。彭飞、李晓晓、王一典等青年教师反思互动设计短板,席建彬、侯超、陈进武、马炜等教师提出通过随机提问、视频辅助、小组汇报等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强调教学观摩与竞赛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作用。

历史学教研室从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出发,张子恺主持研讨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修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融入核心课程,并构建中西通史联动机制,以案例库共享与联合教研促进文明互鉴主题的跨课程渗透。

本次跨教研室交流活动,是人文学部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积极响应。通过凝聚共识、共享智慧,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更为人文学科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人文学部将依托常态化教研机制,持续优化课程设计、深化课堂创新,以饱满的姿态与扎实的成效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